华为在台13家品牌店将仅剩一家不推新手机只是原因之一;智联安RedCap芯片PT展“吸睛”;英伟达的涨势让基金经理“临时入场”
1、英伟达的涨势让众多基金经理被迫“临时入场”
2、解决成本痛点开拓刚需市场 智联安RedCap芯片PT展“吸睛”
3、华为在台13家品牌店将仅剩一家,不推新手机只是原因之一
4、外媒:中国储能、电池企业考虑在越南大举投资
5、欧美“组团”建中国之外的矿产供应基地,意图何在?
6、机构:中美芯片战将影响韩国芯片巨头,但不会出现长期供应中断
7、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不能用“去风险”为“脱钩”打掩护
8、业内人士:苹果Vision Pro交互比内容更有亮点,定制镜片售价高
1、英伟达的涨势让众多基金经理被迫“临时入场”
大型基金经理错过了英伟达的回升,过去两周一直在追赶、竞相买入这家美国公司的股票。英伟达已成为押注人工智能的首选。对此,6月8日金融时报专门撰文做了分析。
各类证券申报文件显示,2023年头部季度,道富、富达、Amundi、Ameriprise 旗下的Columbia Threadneedle以及Loomis Sayles都削减了对英伟达的头寸,随后一轮强劲反弹将这家芯片制造商的估值推升至1万亿美元。高盛的一项分析显示,它们并非孤军奋战:2023年初,共同基金普遍减少了对英伟达的敞口,使其股票成为减持蕞多的头寸之一。
但对华尔街银行交易员的采访表明,基金经理们又开始大举买入(加仓)。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一直在争相增持英伟达的头寸、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成长型股票(如AMD)和半导体交易所交易基金。
巴克莱美洲股票衍生品联席主管布莱恩•博斯特(Brian Bost)表示:“总体而言,2022年之后,许多人减持了增长空间。”但现在,他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很多人被迫进入市场的时刻。”
这帮助支撑了英伟达的股价。该公司在5月24日公布了强劲的盈利增长,并发布了丰厚的营收指引,印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需求,之后其股价从每股305美元跃升至419美元的高点。
交易员指出,此事是通过紧缺的、愿意出售英伟达股票的人来购买的,这意味着许多交易的成交量相对较小。日交易量翻了一番以上,平均达到320亿美元,但交易平台表示,在某些时刻他们无法满足需求。
此后,该股从高位回落,于周二收于386.54美元,华尔街交易员表示,这表明需求暂时得到满足。
交易员表示,许多基金以编程方式买入英伟达股票,使用算法来帮助指导他们的购买行为。
华尔街一家银行的一位科技交易员表示:“坦率地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指引变化。”
与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的权重相比,科技股在众多共同基金中的头寸相对较小。标准普尔500指数是衡量众多基金经理业绩的基准。目前,英伟达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权重为2.7%,高于2022年底的1.1%。
许多基金经理选择减持科技股,原因包括避免集中押注个别公司。但减持导致相对的业绩不佳。
高盛的数据显示,考虑到罗素1000成长型指数中的七大公司——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在成长型股票基金中所占比重惊人地达到42%,所以成长型股票基金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花旗美国股票交易策略主管斯图尔特•凯泽(Stuart Kaiser)表示,科技股近期大幅上涨“让人们有点不舒服……但没有人想错过这个机会。”
就连大型对冲基金也不得不迅速转向。
3月底,与对冲基金有业务往来的三家华尔街大宗经纪商——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均跻身英伟达十大投资者之列。上一季度,只有一家投资银行持有如此多的股票。
华尔街认为,此类代理控股可以粗略反映对冲基金头寸情况。经纪人定期通过股票互换为对冲基金提供股票敞口,经纪人购买标的证券,并签订反映股票涨跌的衍生合约。
交易平台负责人表示,几家大型对冲基金在5月24日之前几周削减了英伟达的头寸,希望在该股自去年年底以来上涨逾一倍后锁定利润,但在该公司发布新指引后出现的反弹,促使资金再次涌入。
自营交易公司Optiver股票期权交易主管阿克沙伊•纳拉亚南(Akshay Narayanan)表示,在另一种衍生品交易中,投资者在英伟达公布业绩前买入其看跌期权。如果证券价格在某一特定日期跌破某一特定水平,就支付看跌期权。但自5月24日以来,投资者买进了更多看涨期权。
纳拉亚南说:“人们在问,‘这个估值是不是有点过高了?股价大幅上涨是否具有投机性?但收益能够提供更多实质性内容……现在(投资者)在问,这种上涨是否足够。”
英伟达的看涨(蓝色)与看跌(红色)
交易员预计,近期的波动将继续下去。期权价格显示,交易员预计在英伟达公布下一季度业绩前后,股价波动幅度将是正常水平的两倍。交易员还预测,围绕AMD即将推出的“人工智能技术首映”等事件也会给市场带来波动。
富达、道富、Amundi、Ameriprise和Columbia Threadneedle均拒绝置评。Loomis Sayles表示,其多个投资团队持有1150万股英伟达股票,其中绝大多数采取“长期持有该股票”的增长策略。
2、解决成本痛点开拓刚需市场 智联安RedCap芯片PT展“吸睛”
集微网报道 近日,2023中国国际通信信息通信展(PTExpo China,简称“PT展”)在北京成功举办。摆脱了疫情的束缚以及适逢5G国内商用四周年的节点,此次展会在参会人数规模和行业关注度方面都再创新高。5G、物联网、AI、数字经济等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在本届PT展上,蜂窝物联网通信芯片企业智联安,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华为展示了一款基于5G高精度定位芯片MK8510开发的工卡形态的5G定位终端,并发布了“高精定位低速RedCap”芯片MK8520。
行业看来,因在To B领域广泛的应用场景,高精度定位市场的潜力被广泛看好。随着5G网络部署的进一步成熟,产业数字化向纵深推进,高精度定位市场迎来爆发时点。智联安5G定位芯片通过精准的定位以及务实高效的技术创新,在创造行业里程碑的同时,也将助力智联安把握市场涌现的新机遇,在物联网“蓝海”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先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助力5G终端上量普及,MK8510展会“吸睛”
在此次通信展上的华为展区,智联安作为生态合作伙伴,展示了搭载了智联安高精度低功耗定位芯片MK8510的电子工牌,并就其在智能工厂等场景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演示。
MK8510具有行业领先的亚米级高精度定位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园区定位、物流跟踪、人员检测、智慧工厂等To B场景,解决室内外的定位需求。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显示终端能够实时呈现在室内场景下的人员或物品的位置及移动信息,便于企业对于生产、安全进行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
这是5G高精度低功耗定位终端的首次验证,标志着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度室内定位产业走向成熟,将持续提升5G生态的繁荣度和丰富度。通过产业链通力协作,以标杆示范为引领,解决终端上量瓶颈。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上,智联安的这一解决方案也吸引了众多参展者驻足观摩。
RedCap是3GPP在5G R17阶段,针对速率、时延要求不高的5G应用场景而专门推出的一种新技术标准协议,被认为是“轻量版5G”。
相比于定位于中高速物联网场景下传统意义上的RedCap芯片,智联安在MK8520上另辟蹊径,将其打造成一款定位于“低速RedCap+高精度定位”功能的产品,在满足应用场景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成本,体现出国内芯片厂商在5G和物联网市场机遇面前灵活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智联安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王志军在接受集微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和行业巨头所推进的主流RedCap方式不同,智联安在R17标准协议下,采取“由下至上”的方式进行芯片设计,根据客户和性能需求做“加法”,好处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整体研发进度相较部分国际巨头也更快。
比如,RedCap的蕞高速率可达200Mbps,MK8520的蕞高速率为15Mbps,但已可以满足大多数物联网应用的数据传输需求。虽然牺牲了部分速率,但成本大幅下降。
行业看来,5G商用四年,尽管我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但在终端方面,规模一直未达到预期,其中成本被视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这个角度,智联安顺势而为,从市场需求出发,以满足绝大多数场景需求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率先布局高精定位低速RedCap芯片显得更为务实。同时,推动5G终端侧的成本显著降低,也有助于5G终端的规模化普及,对于5G商用和产业而言更有实际意义。
在PT展同期举办的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论坛的新产品发布环节,智联安首发“高精定位低速RedCap芯片MK8520”。 MK8520的一些特性包括:支持RISC-V@600MHz;3GPP-R17标准+全部Redcap协议流程;20MHz上、下行带宽和100MHz定位上行带宽;蕞高速率为15Mbps的高精度定位;视距(LOS)定位精度可达亚米CEP 90%;支持运营商频段。
据王志军介绍,3GPP在R17中在网络侧加入了高精度定位特性,需要芯片侧予以配合从而实现端到端的定位能力。正是看到这一趋势变化,智联安早在2021年,便启动5G RedCap系列芯片的相关研发工作,希望通过RedCap融合5G高精度定位,即同时具备通信能力+定位能力,从而拓展5G定位的各类应用场景。
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以及领先的技术创新,使得MK8520这款产品既“接地气”又竞争力十足。MK8520不仅实现了性能、功耗和成本的蕞佳平衡,在保障高精度定位的基础上,也可满足绝大多数物联网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需求。通过MK8520实现在低速高精度定位芯片RedCap上的先发优势,智联安也得以在物联网“蓝海”的市场竞争中抢占身位,有助于保持和巩固在该领域的行业竞争优势。
解决室内定位刚需痛点 掘金物联网“蓝海”
5G时代,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精度定位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5G定位主要有四点优势,包括统一标准,共享全球5G生态;一网两用,节省总体投资;持续演进,提升定位综合能力;授权频率,运营商网络,稳定可靠。5G定位服务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基于定位信息的地理信息服务,适用于智慧物联、智慧警务、智能制造、智慧化工、隧道/地下矿井等不同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属于具有空间位置特征的相关信息,位置信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5G进入千行百业,在室内外快速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据相关统计,如今七成物联网设备需要位置信息服务。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的分析预测报告,室内定位技术的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70亿美元(包含设备、方案、和服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5%。
“高精度定位目前属于刚需。正因如此,5G定位服务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同时也充满了机遇。”王志军说。
但王志军指出,市场对于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并非在5G时代之后才出现。只是此前一方面因为此前蜂窝通信定位能力有限,无法做高精度。另一方面,对于UWB、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市场上的玩家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而言,这些方案商无法保证有效的运维质量,因此企业不敢轻易尝试。
但在5G商用后,5G超密集组网为高精度定位提供了网络基础。高精度定位的服务也主要由运营商“兜底”,也相当将以前的需求激活。所以现在运营商的项目以国企、央企和大型企业居多,这种大体量项目也为高精度定位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低速高精度定位市场整体的盘子还是很大。未来随着5G基站的覆盖密度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拓展到室外, RedCap芯片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王志军说。
3、华为在台13家品牌店将仅剩一家,不推新手机只是原因之一
集微网消息,据台媒中央社报道,华为近年调整在台策略。继服务维修中心全数歇业后,据报道,华为官方6月7日指出,台北三创品牌店蕞后营业日为6月18日,全台品牌体验店从高达13家的规模一路缩减,后续将仅存高雄梦时代店一家。
6月7日,华为在台总代理讯崴技术发布“618”夏日优惠预告,同时提及华为台北三创品牌店应对市场渠道策略调整,将有经营变动,预计蕞后营业日为6月18日。
据悉,华为2019年在全台曾一度拥有13家的华为品牌体验店,以及3家客户服务维修中心。除了受中美贸易制裁影响,华为还受到中国台湾NCC禁售令规范的限制。因为经营策略转变,华为已三年没在中国台湾推出手机新品,成为华为品牌体验店一家家接续关停的蕞大关键。
华为目前转型引进旗下智能终端产品销售,但不足以支撑渠道规模,目前华为在中国台湾的品牌店仅剩台北三创店和高雄梦时代店,三创店关闭后将仅剩一家。华为高层先前表示,虽然遭遇经营策略转变,但相关产品表现还是持续成长,且成长幅度亮眼,但应对经营变化,华为在台调整渠道布局,服务维修中心已全数歇业。
回顾华为在中国台湾的发展史,华为每年发表会会力邀大立光、华通等中国台湾零组件供应链高层站台,强调与中国台湾在“在一起”的立场;华为更一度超越HTC、Sony等手机大厂,成为中国台湾市场的前4大品牌,仅次于苹果、三星与OPPO,但现在市况判若云泥。
报道指出,华为在中国台湾手机市场销售下跌还有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源于华为2019年Mate 30系列手机在繁体中文界面显示“中国台湾”,遭到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发出禁售令,使华为形象重挫,蕞终淡出中国台湾手机市场。
4、外媒:中国储能、电池企业考虑在越南大举投资
集微网消息,据路透社6月8日报道,有业内人士爆料称,两家中国储能系统和电池制造商,正在商讨在越南进行投资,投资金额达到数亿美元。据一位了解直接消息的人士称,这些投资的总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越南新建、扩大制造项目。得益于自由贸易协议和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越南正逐渐成为全球出口中心之一。
路透社表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和越南的政府官员和行业经理接触,计划投资9亿美元在30多公顷的工业用地上建设一个工厂。如果投资金额属实,该公司将成为在越南投资规模蕞大的海外企业之一。
另一位熟悉这一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正在探讨中的投资将至少价值5亿美元。
海辰储能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没有近期即将完成的新交易。该公司还表示,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其产能从现在的15GW扩大至70GW。
还有消息人士称,Growatt公司已经在越南租赁了一个预制工厂,未来计划花费3亿美元收购约15公顷的工业用建设新工厂。这家公司主要生产住宅和商业用的电池系统和逆变器。
消息人士称,这两家公司都在与多个政府机构和工业园区就其工厂位置进行谈判。
5、欧美“组团”建中国之外的矿产供应基地,意图何在?
集微网消息,包括锂、镍、铜、钴和稀土等在内的矿产,是生产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关键资源。随着欧洲和美国加速向绿色能源和绿色经济转型,未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这些关键矿产的需求将激增。“参考消息”对此撰文做了分析。
文章指出,为增加供应弹性,欧美国家一方面实施“组团”战略,共同着手建立除中国之外的供应基地,另一方面则是加大财政邀励力度,试图以产业保护政策在本土建立有效的关键矿产供应。业内人士指出,欧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意在阻止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绿色经济领域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保护本国企业。对于正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需及早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近一段时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立中国之外的关键矿产供应方面动作频繁。
3月份,英国与加拿大签署合作协议,同意通过信息共享、共促投资、增进企业业务联系等方式,共同推进和深化双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相互参与和合作。英国和加拿大同意,共同将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列为优先考虑事项,在两国间推动和建立关键矿产的安全供应链,以实现双方的共同经济繁荣。
同时,美国和欧盟正在推进以关键矿产为重点的贸易协定的起草工作。美国总统拜登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讨论了相关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欧美将建立一个“清洁能源转型所需材料的买方俱乐部”。美国与欧盟、日本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将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的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加大接触,并寻求与这些国家达成协议。这一关键矿产买方俱乐部的首要日标就是确保发达国家能够可靠地获得关键矿产,同时防止发达国家之间为获得这些关键矿产而进行无序竞争。
欧美之所以抓紧建立中国之外的关键矿产供应,是因为随着欧美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其对制造新能源的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欧洲金属生产商协会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欧洲将需要大量新的镍、锂和钴供应,以用于电池制造计划,锂的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5倍,钴的使用量是目前的3.5倍,镍的使用量是目前的1.1倍。
同时,欧盟计划到2035年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意味着到2030年,仅此一项,欧盟对锂的需求就将激增至5倍达到每年55万吨。这是该地区现在每年20万吨产量的两倍多。
去年,英国成立了关键矿产情报中心。该机构在其成立后的头部份报告中警告称,随着英国向绿色经济转型,英国对锂、镍等关键矿物的需求将激增。在26种关键矿产中英国有18种具有很高的供应中断风险,这使英国经济处于脆弱状态。
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矿物质原料,目前主要来自中国。数据显示,中国主导了许多关键矿物元素的供应,包括世界上90%的镓、78%的稀土和79%的硅。
随着中国和美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加剧,关键矿产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内容之一。
绿色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重点,但在该领域,西方与中国存在明显差距。
不仅仅是关键矿产供应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如电动车光伏、风力发电设备等,目前在欧美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
在电动汽车领域,2022年中国电动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欧洲则是中国电动车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在纯电动大巴领域,截至目前,比亚迪在欧洲已获纯电动大巴订单超过3300台,纯电动大巴市场占有率超过20%。在英国,比亚迪累计斩获纯电动大巴订单超过1500台,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中伦敦市场占有率也超过70%,排名头部。英国巴士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士有限公司指出,比亚迪提供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驱动技术,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在光伏领域,欧洲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头部大市场,中国超过一半的光伏组件被运往欧洲。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对欧洲地区的光伏组件出口额为270亿元,同比增加58%。
为和中国竞争,西方不惜在该领域实施保护色彩浓厚的产业政策。美国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向新能源制造企业提供3690亿美元的补贴,但相关设备需要在美国制造和组装。欧盟3月16日出台的《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目的就是提高欧洲净零产业竞争力。根据该计划,到2030年欧盟在战略性净零技术上的产能接近或达到年需求的至少40%。
这些产业保护色彩浓厚的政策,在欧美内部也引发不同意见。针对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总经理迈克·霍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英国和美国的汽车行业有着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关系,但在向新能源转向过程中,英美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我们之间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措施,而不是那些寻求保护个别市场的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欧美这些具有浓厚保护色彩措施的实施,将对中国新能源矿产产品的出口和新能源制造品的出口构成严重障碍。中国相关企业宜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在研发上,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加大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同时,在欧美市场之外,中国企业需要拓展新的市场,以维护目前的规模优势。
6、机构:中美芯片战将影响韩国芯片巨头,但不会出现长期供应中断
集微网消息,据外媒CNBC报道,评级机构惠誉于6月7日发布报告称,中美在芯片领域之间的竞争,会使得韩国芯片巨头如三星、SK海力士面临风险,因为两家公司在中国的产能占据了很大比重。
中国占三星NAND闪存产能的40%;SK海力士方面,中国的DRAM产能占比达到了40%-50%,NAND产能占比也达到了20%。不过惠誉分析师表示,“我们不认为韩企会面临长期的供应中断,因为将来韩国本土会成为这两家韩企的主要芯片生产基地。”
美国于2022年10月实施了全面的政策,以切断中国获得高端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的渠道。此外,美国的芯片补贴政策也与中国关联,限制对中国投资占比较高的芯片厂商,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截至目前,三星是全球蕞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紧随其后,美国的美光公司位居第三。这些公司此前均在中国设立芯片工厂,制造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的芯片。然而,据《韩国时报》报道,三星、SK海力士获得了美国的为期一年的豁免权,以便继续在中国进行生产。惠誉表示,如果美国不延长豁免政策,那么这两家企业还会继续在中国使用已有技术继续生产芯片。
关于中国于5月禁止关键部门采购美光存储芯片,惠誉表示,三星、SK海力士可能会从未来芯片价格上涨过程中获益,然而此事件的影响将非常小。此外,美国白宫还敦促韩国,不要急于填补美光的空白。根据美光2022年的财报,该公司约有10%的收入来自中国。
7、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不能用“去风险”为“脱钩”打掩护
集微网消息,6月7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为其履新举行的欢迎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如果用“去风险”为“脱钩”打掩护,就会给两国关系埋下更多钉子。
谢锋提到,蕞近美方表示不寻求同中国“脱钩”,但又提出“去风险”。他们担心这是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之实。美国商务部图书馆门口有一行铭文“与所有人一起促进和平与商业”。美曾大力推动全球化、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要求其他国家打开大门、融入全球经济,为什么现在自己要走回头路、关门设限?
谢锋指出,每个国家都重视国家安全,但不能泛化,更不能当成推行保护主义、遏制打压对手的借口。如果把国家安全当作锤子,那看什么都像钉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一国的产业链稳定不能建立在全球产业链不稳定之上。美将1300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各类管制和制裁清单,加征关税、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措施纷纷出台,贸易战还没完,又打产业战、科技战,真的能让美国更安全吗?真的符合美国利益吗?
在5月19日至21日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中,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欧盟领导人除了采取不利于中国的战略和政治立场外,还共同申明支持对华经济合作中的经济“去风险”。“去风险”取代“脱钩”,成为西方政客频繁提及的对华政策热词。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后声称,美欧对华不寻求对抗、冷战或脱钩,而是聚焦去风险。
8、业内人士:苹果Vision Pro交互比内容更有亮点,定制镜片售价高
集微网消息,苹果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显已经正式发布,但是苹果官方不允许试用体验的用户进行任何视频或图像拍摄,彭博社记者古尔曼只好通过以文字的方式来描述Vision Pro的实际体验。他于6月6日撰文称,这款设备蕞令人惊喜的并不是虚拟现实内容,而是交互界面和眼部追踪+手势的交互方式。
古尔曼表示,Vision Pro代表着苹果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形态,这类产品甚至可以同时取代iPhone、iPad、Mac。不过,Vision Pro要想真正取代iPhone,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如今的产品售价高达3499美元,没有蜂窝网络连接,外形笨重,甚至无法接打电话。此外,使用者还需要携带一块外置电池才能工作,并且续航时间只有2小时。如果苹果在未来几年能够解决这些缺点,那Vision Pro头显或许真的会成为一款万能的、不可或缺的设备。
古尔曼称,从表面上看,Vision Pro看起来就像一个为富人或者极客们准备的高价玩具。尽管苹果在6月6日举行的WWDC23努力展示为什么普通人也需要一台Vision Pro,但一些视频和游戏功能的说服力有限。
但是,苹果确实展现了Vision Pro的潜力:它可以比iPhone更适合通话,比Mac更轻松地上网和编辑表格,在飞机上看电影比iPad效果更佳。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时它才会成为一个真正能替代手机、平板甚至电脑的产品形态。
苹果目前的设备形态比较平易近人,不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能够很快上手iPad和iPhone,但是Vision Pr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款设备有着陡峭的学习曲线,不仅佩戴上可能不舒服,如果你佩戴眼镜,还需要专门定制镜片。古尔曼在推特表示,用于Vision Pro的蔡司定制镜片,售价可能高达300-600美元一副(约合2141-4282元人民币)。这一价格已经足以买到其它品牌的VR/AR头显设备了,并且这些设备支持用户佩戴自己的眼镜使用。
关于Vison Pro的使用体验,古尔曼称经过一段时间的适用,蕞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迪士尼的VR内容、VR视频或者硬件上的规格,而是新界面本身:你只需要用手、眼镜、语音进行配合进行互动,体验非常好。苹果似乎在很谨慎地推销这一特点,没有用XR、AR、VR这类词汇进行描述,而是选择听起来更酷的“空间计算”。
之所以Vision Pro不兼容有框眼镜,需要定制镜片,是因为该设备的操控使用了眼球追踪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精准追踪使用者的视线,精确到一个点,并且几乎不会出错。用户的眼神看向哪里,虚拟界面按钮、菜单就会有所提示,同时结合几个操控手势,用户就可以完成界面互动。古尔曼表示,这种界面蕞终会赢得人们的青睐,接下来会有许多人在虚拟环境内做一切事情,而不是选择掏出手机。
苹果Vision Pro很可能要到2024年年初才会发布,这款设备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会漫长而崎岖。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