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解大湾区“燃眉之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工业上楼解大湾区“燃眉之急”!
如想了解更多工业厂房、工业上楼等活动及报告内容,可以私聊、评论或搜索方升研究。
用中国1%的土地,创造全国12%的GDP!
大湾区包含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还有香港和澳门。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大湾区GDP显示为12.63万亿元,相当于用中国1%的土地,创造全国12%的GDP。
大湾区的崛起,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的转移,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才得以飞速发展。
但是当前大湾区也面临着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问题,一方面低端制造业在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等要素资源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面临的经营成本压力明显加大。
另一方面,这种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整个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逐渐呈现乏力态势。
总的来说目前面临蕞大的问题就是:
为了支持工业产业发展,在城市土地利用分配中,工业用地占比约22%。但是伴随着工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工业载体空间迫切需要探索新模式。
而在全国多地出台的相应的政策及措施中,工业上楼被重点提及与推广。
要解决缺地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容积率。
在工业上,容积率=(厂区建筑面积+构筑物面积)÷厂区占地面积。一般来说传统的厂房容积率在1-1.5左右。如果是工业上了楼,容积率可以达到5-6左右。
如果一个工厂需要1万平方米用地面积,那么现在就能放下5座工厂。
我们再来看看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总结梳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其中,在第十条划定“区块线”,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深圳从2023年开始助推企业“工业上楼”,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总面积将达到1亿平方米。
工业上楼早已不是新的概念了,早在30年前香港为了解决土地紧缺和低效利用的问题,就在毛纺工业大厦、海怡工贸中心等建筑开启了轻工业和手工业都在摩天工厂生产的模式。
还有新加坡的堆叠式厂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因租金、场地和运作等限制,致使功能设施分散的难题,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我们把目光转移到深圳与东莞的交界处,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旧工厂。有39家从事着模具销售、配件包装等传统低端制造的企业在这里发展。每年的产值约为1.2亿,年纳税额也不过700万元左右。
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一栋23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确切来说是摩天工厂。不仅容纳了120多家高端制造业企业在高楼内生产,一年还可贡献高达35亿的产值。
其实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就能发现在实现工业上楼后,入驻的企业数量提高了3倍,带来的产值也提升了30倍。
这里就是国内的头部个“工业上楼”项目——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
这座“工业上楼”看似和一般办公楼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一些土,但里面却大有乾坤。
这栋楼里,含8台智能的高速客梯,还有6台大型货梯,为生产企业搭配装卸货平台,通过科学的规划,进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产品之间的垂直运输。
向天空生长的“工厂”不仅是从物理面积的增加效率,更意味着带动着产业链聚集整合。在这座科技园里,上下游等于上下楼,一栋楼就是完整的一条生产链条。
一家经营激光切割设备的研发与销售告诉我们,在客户参观完他们生产的激光切割设备后,还能顺便到楼上楼下参观其他环节,如下游生产自动贴合柔性覆盖膜设备的企业。光是这一栋楼,就有3家客户,5家供应商。
物理上的靠近使得企业之间可以快速进行研发上的交流讨论和研究,无疑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沟通成本。
目前,全至科技创新园已经累计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40多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全至科技创新园项目的落地,与大湾区的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基因密不可分,“只要市场需要,市场主体就能不拘形态地发展出产业园区产品,这也是大湾区蕞强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湾区已经行动起来了,“摩天工厂”也在大湾区遍地开花,并各自进化。
宝安的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是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龙岗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首个“专精特新”专业园区项目;南山红花岭基地,是深圳重点推出的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企业集聚的“工业上楼”项目......
深圳未来5年预计释放1亿平方米用地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这也意味着,“一栋楼装下一条产业链”,将成为深圳的产业新风景。
工业上楼如今已经慢慢变成产业园区一个火热的话题,但其目前也还在处于发展阶段。
为鼓励产业空间的增效,各个城市也在相应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不仅仅是大湾区,目前长三角,宁波,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也在不断探索,积极规划中,在产业空间的整理,优化拓展中,“工业上楼”未来也将成为产业建筑成长的方向。
在国家的倡导和鼓励下,“工业上楼”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来源:千蚁设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