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股东大会丨海亮股份董事长曹建国:铜加工费下降是必然电解铜箔项目落地印尼系考虑土地等因素
(SZ002203,股价11.77元,市值233.62亿元)召开了2023年第二次临时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的议案》。
在股东交流环节,董事长曹建国表示,铜加工费下降是必然趋势,铜加工业务的未来是在新能源领域,一方面,行业的发展足够快,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储能等带来了很多对铜的新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汽车需求的增长及产能扩张,叠加疫情和电解铜、加工费涨价,作为锂电池关键辅材之一,锂电铜箔价格大涨,2022年初价格相比2020年上涨了40%左右。
因此,国内多家铜箔企业加大了产能扩张的步伐,也于2021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建设了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2022年9月,项目一期一步1.25万吨投产,项目一期5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产能将于2023年一季度全部投产。
不过,众多企业“一拥而上”也必然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疫情缓解、加工费下滑、PCB铜箔产能转换等因素作用下,锂电铜箔价格逐步回落。
“铜加工费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锂电铜箔在2021年供不应求时,加工费高是很正常的,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供需趋于平稳,产品价格的下降也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曹建国说,目前,低端铜箔的加工费几乎和铜管差不多,不过高端铜箔的加工费仍有四五万元/吨。
在曹建国看来,海亮股份虽然不是头部个吃螃蟹的,但公司作为全球蕞大的铜管棒制造企业,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雄厚,完全可以“后来者居上”,上述项目达产后的成本或优于传统铜箔企业。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发力,一是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这个是由人才团队决定的,我们的研发队伍是由院士领衔,按照一个博士带三个硕士的配置,建立了研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士队伍;二是装备的智能化,如工业照相技术在检测领域的全面应用,使产品稳定性提升,用工量下降,设计标准是150人/万吨,优于行业的250人/万吨,成本优势明显。”曹建国说。
据智研咨询,截至2021年底,全球锂电铜箔名义产能为54.9万吨,预计到2023年锂电铜箔产能将增至109.3万吨。预计2021-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的实际产能将从49.4万吨增至132.2万吨,其中2023年产能显著增加,全球锂电铜箔产能预计将增加至89.4万吨,同比增长64%。
而据长江有色金属网信息,2021年全球锂电铜箔的出货量在40万吨左右,中国锂电铜箔的出货量在25.5万吨,占比在67%左右;2021年,中国铜箔一共出货量62万吨,其中98.23%是电解铜箔,这98.23%的电解铜箔中,电子电路铜箔占比为58.1%,锂电铜箔占比41.9%。
不过,据曹建国介绍,中国对铜箔需求很大,目前仍处于净进口状态。另外,过去生产铜箔的企业“单厂”产能一般为2万吨/年左右,而且很多都是生产铜箔,这在生产工艺转换以及供应不同规格的锂电铜箔方面存在劣势。
“当前锂电行业对铜箔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是要薄,从而提高的能量密度,其次,在薄的同时,对铜箔的规格提出了新的需求,这恰恰是拥有新生产装备的海亮的优势,海亮股份的几个基地有15万吨/年、10万吨/年的产能,且多规格的锂电铜箔产品可以很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曹建国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东大会通过的新建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落地于印尼,全部生产锂电铜箔,项目分二期建设,每期5万吨,一期计划于2023年-2025年建设完成;二期计划于2025年-2027年建设完成。
“公司在越南有生产基地,本来在边上建厂,管理成本会低一些,但考虑到土地成本、用工成本、动能成本、基建条件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蕞后选择放在了印尼吉配园区,当然,因为印尼的电池企业不大,我们还是瞄准欧美市场。”曹建国称。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