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厂区排房搬迁纪实之一
一个工厂的生活小区,几排老旧的老式排房;生活着这个社会蕞底层的老百姓。国企改制前,人们早出晚归的上工;回来后三三两两的闲聊,每个人都对日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国企改制后,有办法的职工陆续卖掉了厂里给分的房子;使得小区里居住的人越发的杂乱。前几年有开发商为了盖楼挣钱,征收了紧靠马路的三排排房;这次拆迁改善了部分居民的生活,留下了房屋靠山的人生活的更加困苦。
在那座城市边缘的工厂生活小区里,几排灰扑扑的老式排房错落而建,像几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伫立在时代的角落里。这里住着的,都是为工厂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工人,李大山便是其中一员。
李大山年近五十,皮肤黝黑粗糙,双手布满老茧,那是多年劳作留下的印记。他每日清晨,伴着工厂的头部声汽笛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匆匆赶往车间。他操作着那台老旧的机床,眼神专注而坚定,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下班后,他习惯坐在门口,和前来串门的前排邻居张二婶唠唠家常。张二婶是个热心肠,性格爽朗,她男人走得早,独自拉扯大孩子,在厂里的后勤做些杂活。
“大山啊,你说这日子是不是会越来越好?听说厂里新接了不少订单,效益眼看着要上去呢。”张二婶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 “那可不,咱这勤勤恳恳的,以后肯定能住上新楼房!”李大山深吸一口烟袋锅子,吐出的烟圈在夕阳余晖中缓缓飘散。
那时,国家大力扶持国有企业发展,工厂一片繁荣景象,职工们都坚信,只要踏实工作,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国企改制的风一吹,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波澜。有本事的职工,像在厂里担任技术员的王强,率先卖掉了厂里分的房子。他脑子活,改制后跳槽到一家私企,收入颇丰,觉得这老旧的排房没了前途。随着这些人的离开,小区里逐渐住进了一些外来打工者,人员变得杂乱起来。
李大山的儿子李强正值青春期,对这变化满心不适应。“爸,咱这小区咋越来越乱了,我那些同学家都搬到新小区了。”李强嘟囔着,眼神里满是自卑与不甘。李大山看着儿子,无奈地叹口气,他知道,自家没那个经济实力去换房。 这几年,开发商看中了小区紧靠马路的地段,准备拆迁盖楼。消息传来,小区像炸开了锅。
住在头排的刘老头,一辈子胆小怕事,听到拆迁消息,既期待又害怕。“这能赔多少钱啊?会不会让我们吃亏?”他在屋里来回踱步,心中算计着自家那几间屋子的面积,想着能换一套小两居,给儿子娶媳妇用。 张二婶则喜出望外,“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我要拿拆迁款去做点小生意,后半辈子也享享福。”她逢人便说,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不少。
而李大山却陷入了沉思。他舍不得这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可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又有些动摇。“这拆了,以后还能有这么熟悉的地方吗?但要是不拆,儿子咋办?”他内心纠结万分,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听着窗外的风声,仿佛那是时代变迁的呼啸,而自己和这排房里的老邻居们,都被裹挟其中,不知何去何从。
拆迁如期进行,马路边的三排排房被推倒,原地崛起了一座崭新的商业楼。那些拿到拆迁款的人,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刘老头如愿给儿子付了新房首付,张二婶开了家小超市,生意还算红火。 但像李大山这样房屋靠山的居民,日子却越发艰难。工厂效益每况愈下,周边环境因拆迁变得嘈杂混乱,出行也不方便。冬天,北风呼啸着从后山灌进屋子,李大山只能裹紧棉被,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儿子日渐沉默的面容,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
日子还在继续,生活小区的故事,在时代洪流中起起伏伏,不知何时才能迎来新的转机,而那些坚守着的人们,依旧在岁月的磨砺下,怀揣着破碎又顽强的希望,努力地活着。
街头摆着小摊,听着市井八卦;偶有些许感悟,来与各位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