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依托“四向班列”钢铁驼队提升开放新高度重庆两会特稿
近日,一批来自东欧地区的进口冻肉以“包火车”形式,搭乘中欧班列抵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铁路口岸,经渝州海关查验后,陆续分拨、入库,然后陆续配送至重庆本地和周边市场。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团结村重庆集装箱中心站。
据悉,这是重庆铁路口岸首次清关的进口冻肉专列,共计41个集装箱,货值超2000万元,较以往数柜进口试水,实现了规模上的意义。
由于拥有重庆重要的陆上开放口岸,沙坪坝区正一改过去人们心目中教育大区的印象,利用“四向班列”,着力为重庆打造国家级内陆开放枢纽核。
“四向班列”是指,以坐落于沙坪坝团结村的重庆铁路口岸为起始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推出西进“中欧班列”、北上“渝满俄”班列、南下“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和东向“渝甬”“渝深”班列。
“钢铁驼队”助力内陆区域联通世界
在枢纽园内的乾晨物流仓库,一辆辆运输车将海关查验后的货物送抵仓库,由工作人员下货、抽验,并登记入库。
“这次入库的货物主要是从欧洲进口的牛肉类,比如牛排、牛仔骨等,我们做了登记入库后,按订单配送至C端口的商家手中。”乾晨物流运营总监冯成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乾晨物流在园内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冻库约4000平方米,可存放近5000吨货品,包括进、出口的肉禽类、面点、果品等。“我们每天送货、取货大致有70趟车,往来近500吨货物。”冯成云说。时值年货节,各商家都在大肆备货,他们也采取了轮班制,时时为客户送去货品。
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货品上下格外繁忙
离乾晨物流不远处,是重庆尼尔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尼尔森供应链”),这也是枢纽园内一家从事仓储、物流、转口贸易等业务的企业。
“现在我们企业服务的贸易主体分两种,一种是生产制造类企业,如汽摩、笔电制造企业,一类是大众贸易类企业,如食品生产企业。”尼尔森供应链董事长陈恒毅说,自2021年入驻枢纽园区以来,企业借助物流通道大力发展贸易服务产业,年进出口贸易额已增长至2.5亿美元。
正是依托了团结村重庆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沙坪坝拥有了内陆保税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成为重庆铁路口岸、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及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的所在地,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源发地和起始站。
这一开放平台,不仅推动着“重庆造”走向世界,还集运西部乃至全国的货物走向世界。反向来看,“世界造”也由此落地重庆,分拨全国。
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由沙坪坝发出的“四向班列”开行4295列、运输31万标箱、货值824亿元,分别增长20%、22%、37%,分别占重庆的60%、68%、79%。
“预计整个2024年,‘四向班列’开行数量、运输箱量和货值三项指标均位列重庆市头部。”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沙坪坝可通过中欧班列,陆上联结亚欧40个国家110个城市;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海上通达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542个港口,国家级内陆开放枢纽核建设取得斐然成绩。
进口货品运抵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铁路口岸。
“我们常说‘无水港崛起,城市崛起’,对于沙坪坝来说就是这样,铁路港崛起,沙坪坝崛起。”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勇告诉封面新闻。“四向通道”为沙坪坝带来无限商机及想象空间。
在李勇看来,沙坪坝从一个教育大区走向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大区,也正是因为这四条外向大通道。
“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物流的吞吐量。”李勇说,就目前“四向通道”所交出的成绩单来看,沙坪坝区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物流枢纽。
同时,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铁路运输的功能齐全、运量大、成本低、速度快、辐射广等优势在这里得到极大凸显。也正是看中了这个物流枢纽,许多物流企业、制造业主体也受此吸引相继将总部落址在这里。
现在,沙坪坝区因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快速崛起、发展,未来不仅是工业、制造业,也会吸引更多服务业甚至是文旅产业落户,“‘四向通道’将促进沙坪坝区的全面发展与提升。”李勇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