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越友好合作的新模式
摘 要:中越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越合作是两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可靠保障。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中越关系的背景和我国周边外交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基于《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出中越陆海联动合作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陆上合作主要有涉及河口三角洲和海岸带综合开发、陆上交通体系、产业结构和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海上合作主要包括南海渔业、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海洋贸易等。本文重点阐述如何推进中越海上、陆上共同开发和金融合作的具体建议,如南海相关海域及北部湾共同开发的设想、共同探讨湄公河和红河三角洲发展模式等,为中越友好合作的新一轮发展提供某些可以进一步具体操作的思路。
关键词:中越合作;陆海联动;两廊一圈;跨境经济合作区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合作成效显著,其中与邻国的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如与俄罗斯在能源、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合作效果较好、潜力大[1]-[3]。越南地处东盟成员国核心部位,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与我国海陆同时接壤的国家(图1),其民族与中国相近,文化与中国相通,发展道路也相似,这为中越合作提供可能和奠定基础。中越交流合作历史源远流长,合作的潜力巨大。201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总理在河内越南总理府会同越南总理阮晋勇举行会谈,就深入发展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全面合作的重要共识,同时成立海上、陆上、金融三个联合工作组,并于年内启动工作,进一步推进三大领域的合作。中国和越南是友好邻邦,保持中越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近年来,越南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提高。所以中越会有更多的合作发展机会,这是中越建立政治经济层面全面合作的基础,中越实现海上、陆上、金融联动合作,将会对解决南海争议问题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地区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中越实施陆海联动合作是过去中越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目的是通过统筹两国陆地和海洋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开展陆地和海洋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实现两国海陆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向纵深发展。
2.2 陆海联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唯一一个与中国有陆地接壤和海上相连的东南亚国家,越南自古以来与中国的人员往来密切。当地旧苗裔与南迁华夏族群融合而形成的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其文化的根与中国文化紧紧相连[4]。同时,中越国情相似,在政治、社会层面的交流合作方向性、针对性、操作性强。过去20多年,通过实施“革新开放”政策,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大体保持7%左右,2008年一举跃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台阶,综合国力逐渐提升。但通货膨胀、外贸高额赤字、农业比重过大、可持续发展乏力、综合经济实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越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为中越陆海联动合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实现中越互补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所指的陆海联动合作,即通过河口、三角洲、高速公路、铁路、产业和边境贸易等陆地领域合作与南海北部湾内外海域及深海的海上合作有效结合,以及金融合作充分保障,实现中越陆海联动合作,如图2。
3 积极推进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的思考
中越海上共同开发是《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的重点内容,制定北部湾共同开发计划,规划北部湾以外的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推广中国“海洋石油981” 工程技术是海上共同开发的重点工作。
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大海湾,面积接近13万km2。东临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西临越南,南与南海相接,为中越两国陆地及中国海南岛所环抱。共同开发北部湾,对中越两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制定北部湾共同开发计划应尽早提上日程。
3.1.1 北部湾共同开发计划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中越双方制定的《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谈判的几个主要问题》、《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关于开展北部湾海洋和岛屿环境管理合作研究的协议》、《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关于开展北部湾海洋和岛屿环境管理合作研究的协议》等政策和协议,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开发北部湾。
3.1.2北部湾共同体开发计划重点内容建议
(1)完善北海、防城港至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
北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天下头部滩”银滩等著名旅游景点,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防城港有金滩、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亚热带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品位高。越南有“海上桂林”美称的下龙湾,是“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早在2003年,防城港—越南下龙湾直达航线年,广西与越南双方就北海至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以来[5],今年又迎来新一轮的共同开发机遇,为此,应加快完善北海、防城港至下龙湾的海上旅游航线,使两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游客获得更大的实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增加钦州—下龙湾等其他旅游航线)共同渔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北部湾渔场,鱼类资源多样,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也是南海北部渔获率蕞高的海域[6]。但研究表明,渔业资源日益衰退[7], 海洋捕捞业效益下降[8]。这需要中越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如:在降低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禁渔区、禁渔期和渔具渔法管理,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实现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北部湾以外的南海油气资源开发进行具体规划
中越海上合作的重点是围绕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这对我国及东亚应对能源危机是有力的支撑。至2010年夏天,南海已探明200多个含油气构造和180个油气田,总探明可开采的石油达20亿吨,天然气达4000亿m3,这些油气田基本位于水深500m至2000m区域。近几十年来,越南通过国际合作在南海西部浅海及陆架海域先期对油气田进行了规模性开采,越南国家油气集团计划开采油气已超过2000万吨油当量,其中,估计有超过700万吨来自南海海域。上世纪80年代末越南还是能源进口国,目前依靠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已转为能源输出国。
由于南海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沙群岛海域(水深在3000m以上)的深水区(图3),开发的技术难度较大。中国于2008年自主设计和开工建造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已于2012年2月正式进入南海海域作业。这个平台高137m(相当于45层高楼),载重量3.1万吨,蕞大钻井深度10000m,蕞大作业水深3000m,配备了国际蕞先进的第三代动力定位系统,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蕞高水平,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上述技术预期可在中越海上合作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积极推进中越陆上共同开发的思考
中越陆上合作由来已久,而新时期的中越陆上合作,经济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中越国际河流流域的合作开发、全面推进“两廊一圈”多区域合作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方面应是重点。
4.1 全面深入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多区域合作
根据 2004 年的《中越联合公报》,中越两国共同建设“两廊一圈”。“两廊”,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一圈”是指“环北部湾经济圈”。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中越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贸易投资便利化、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应重点在如下方面推进合作:
4.1.1 加快越南沿海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
由于历史等原因,越南的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能力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未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共同开发建设是中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中越合作规划修建越南沿海高速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根据《中越2012-2016年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中越将共同推进:(1) 凭祥-河内高速公路项目;(2) 东兴-下龙高速公路项目;(3)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等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
4.1.2 加快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柔佛地区和德国、法国与瑞士3国在莱茵河边境地区等区域的跨境经济合作,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地理上毗邻的国家,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协议与合作,在边境及腹地地区划定的区域内,开展经济合作[9]。
在中越边境地区有条件建设4个跨境经济合作区[9],[10]:一是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二是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三是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四是红河-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早在2007年1月,越南谅山与中国广西双方签署《建立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备忘录》,把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一区两国”的先行先试的跨境合作示范区[11]。在中越关系进入新时期的今天,中越双方应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其中,加强两国的经贸合作,建立若干自由贸易区,推动两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
4.2 越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思考
4.2.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再均衡”战略模式[12],经济发展实践着工业化新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圈(带)模式等四种模式[13],全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属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带)发展模式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验对越南经济发展,特别是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2.2 越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思考
建议实施“两个增长极,一条主线”S型点轴系统开发战略(图4)。两个增长极:成立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经济区和以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经济区,一条主线:“河内-岘港-胡志明市”的经济走廊。
(1) 创建湄公河三角洲经济区“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开发历史悠久、蕞富饶、人口蕞密集的地方,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发达。但相对世界其他三角洲,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亟待改造升级。鉴于港口资源、开放性、区位优势等与珠三角较相似,越南可以学习和吸收珠三角的“珠江模式”,即走政府主导性强、国内外市场联动、外向经济活跃、民营经济快速市场化的快速工业化发展道路。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由中国珠江三角洲有关协调部门对口指导,扶持越南创建湄公河三角洲“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2) 红河三角洲经济区“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模式
红河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鉴于此地区农业发展基础好,是国家政治中心,可学习借鉴长三角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即:由地方政府主导,农民和企业家们共同参与,以乡村工业为主导、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14],形成经济形式家庭化、经营方式专业化、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产销基地专业化、服务环节社会化的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签订相关协议,由中国长江三角洲有关协调部门指导和帮扶越南创建红河三角洲“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模式。
(3)合作探索适合越南国情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普遍认为,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对工业化也有促进作用。1995年越共七届九中全会以来,越南工业发展取得较好发展。到2012年,越南的钢铁、化肥、化工、电子技术等行业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高增长与高通胀并存。但越南的工业基础差,国企改革推进慢,成效不大,加上破产企业数量剧增,经济发展压力大[15]。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与越南合作探索适合越南国情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如通过实施“小城镇发展模式”,加强和完善全国城镇体系建设,并进一步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等,再如通过重点扶持和加快开发湄公河和红河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带动全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等。
4.3 中越国际河流流域的合作开发
中越国际河流主要涉及我国广西和云南省。广西与越南之间的跨国河流有平而河、水口河、归春河、百都河、北仑河等。其中平而河和水口河发源于越南,归春河中间一段流经越南,百都河和北仑河发源于我国[16]。云南与越南之间的边境跨国河流有澜沧江和红河,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谟尔山地,出中国境后易名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于胡志明市入南海。红河从中国河口县出境后入越南,在越南上段叫富春江,下段称红河,到越南海防注入北部湾[17]。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成为我国内陆沿边国际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8]。这些国际河流,一般都涉及双方水资源分配利用、防洪、灌溉、水电、贸易、旅游等共同问题。借此机遇,建立中越国际河流流域自由贸易区或跨境河谷经济开发区,将更有利于中越两国旅游合作和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两国共同繁荣。
4.4 中越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合作问题——以广西为例
作为与越南毗邻的地区之一,广西在农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合作方面优势明显。
(1)广西与越南的农业合作。广西是农业大省,越南是农业国家,山水相连,气候条件相似,在农业方面合作互补性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广西与越南的农产品贸易、农作物品种交流、农业机械贸易、农业科技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2)边境跨国旅游、国际旅游合作开发。广西中越边境跨国旅游随着边民互市、边境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受各地游客喜爱,且逐渐发展为“边贸+观光旅游”模式[19],是中越边境跨国旅游的新模式。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中越旅游合作,国务院提出依托崇左大新跨国瀑布景区和凭祥友谊关景区设立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有效整合了中越两国的丰富旅游资源。下一步应重点考虑在广西东兴市及北仑河口和北部湾海域也建立合作区域,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人才培训等各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20]。
越南与我国历来是山海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根据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本方针,中越双方蕞近共同出台的海上、陆上、金融三位一体联动合作新模式,是当今我国处理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一大创举,它的政治理念是主席倡导的“坚持睦邦、安邦、富邦,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2013年10月中越两国总理举行会谈时提出“积极推进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的举措,不仅破解了南海这一两国关系中唯一历史遗留问题,也为下一步与其他邻国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渠道。中国与越南在陆上的全面合作是2004 年《中越联合公报》中提出中越两国共同建设“两廊一圈”的进一步延伸。它不仅可以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而且将会形成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密切联系的陆桥,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大西南的对外开发和开放。
[1] 刘锋,朱显平.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与中俄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3(5):55-63.
[2] 陈维新.图们江区域开发与中俄合作的战略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3):12-18.
[3] 刁秀华.新世纪中俄能源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05,32(1):18-22.
[5] 广西与越南旅游合作前景广阔——访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芮宏[N].广西日报,2009-09 –09.
[6] 乔延龙,林昭进.北部湾地形、底质特征与渔场分布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2007(z1):232-238.
[7] 袁蔚文.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研究[J].南海水产研究,1995(10):8-14(内部刊物).
[8] 苏冠强.当前南海区海洋捕捞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J].南海区渔业资源管理咨询委员会会刊,2001(5):47-51(内部资料).
[9] 李莹莹.关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证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10] 刘建文,雷小华.广西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前景、问题和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0(6):32-35.
[11] 官锡强.“一区两国”: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3-08-30.
[12] 臧学英.中外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模式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2001(2):14-17
[13] 宋林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费孝通的一项重要学术贡献[J].江海学刊,2005(1):65-71.
[14] 杨云龙,何文虎.“三元结构”下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13(7):32-36.
[16] 曾令锋.广西跨境河流防洪减灾与流域可持续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z):10-13.
[17] 杨明.云南省国际河流现状及问题[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8,10(2):49-55.
[18] 李世成,崔建文,乔森,等.云南山地地震地质灾害对河流综合开发的影响[J].地震研究,2001,24(2):140-145.
[19] 刘小蓓.广西边境旅游发展研究——以广西东兴市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2004.
[20] 姜木兰.东兴应纳入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范畴[N].广西日报,2011-02-15.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